根据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关于“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”“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”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”的核心要求,必赢242net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,紧扣学校“11445”发展新格局和“双一流”建设目标,聚焦“丝路低碳城市”办学特色,以培养引领建筑科技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使命,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、课程体系重构、师资建设、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。2023年4月,学院获批陕西省首批必赢242net建设单位,成为学校综合改革的“试验田”与“引领者”。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过程中,学院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逐步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一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
(一)人才培养模式创新
学院以科技前沿需求为导向,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探索形成“本博贯通”“本硕贯通”“新型交叉学科本科培养”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。本博贯通培养聚焦建筑学、城乡规划、土木工程、环境类4个专业,实施“3+5”(建筑学“4+5”)学制,2022—2023年通过校内选拔招收两届本科生共160人(每专业20人),2024年起面向全国13个省(市)高考直招80人,最高录取分达603分(全校首位),生源质量显著提升。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,2023年起从绿色建筑工程、智慧城市、韧性结构等6个方向招收博士、硕士研究生,2024年扩展至5个专业15个方向,共招收博士生6名、硕士生53名,形成“本科—硕士—博士”贯通式培养链条。
(二)阶段化培养路径
学院构建“基础—融通—精进”三阶段培养路径:本科基础阶段强化基础学科知识,培养学生数理融通能力,厚植专业根基,打破专业壁垒,培养多视角解决问题能力,为创新研究打下理论功底。本博融通双轨制阶段聚焦专业课程与科研能力,突出创新能力培养,适应未来技术发展需求。博士精进阶段侧重绿色建筑、智慧城市、智能建造、生态环境、健康环境等重大学科问题研究,强化国际视野和综合创新能力。
(三)研究生交叉培养体系
研究生培养以绿色建筑工程、智慧城市、韧性结构、环境医学与健康人居等交叉方向为核心,联合交叉创新研究院组建多学科科研团队,依托必赢242net完整的建筑科技学科链群,积极探索从基础理论研究、关键技术攻关到综合系统构建的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,通过“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”,与海外高校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,引入国际前沿课程与研究方法,汇聚国际资源,强化国际合作,加强交叉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着力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的一体化教学科研高地。
二、构建研究型课程体系,推动教学高阶化转型
(一)课程体系设计
学院构建夯实基础、面向前沿、强化交叉、注重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。建立了公共基础通识、专业基础块、交叉融合、协同创新、专业学科方向、实习实践、学科拓展7个课程模块,制定建筑学、城乡规划、土木工程和环境类4个专业本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论证通过。通过压缩重复性内容,课程总量减少30%,学分降低15%,以“智能+、绿色+、健康+、国际+”为导向的转型课程占核心课程比达46.8%。以学生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,启动拔尖创新人才校级教学改革专项,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方式,推行启发式、小班化教学(每班≤20人),开设研讨课、案例分析课、前沿科技课等多样化课程形态。2023年打造《未来技术前沿导论》等交叉课程,邀请清华大学吴唯佳、徐卫国等23位国内外专家授课,覆盖学生500余人次。
(二)教学改革探索
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,及时将学术研究、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。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,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,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。强化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。优化教研模式,设立教学课程组,建设虚拟教研室,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,鼓励教学组织积极开展“线上+线下”混合式教研。通过过程管理、专家把脉,教师相互学习交流,进一步将学院改革思路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,打通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学院成立以来,获2023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1项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、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2024年度重点课题1项,出版教材、译注5本,发表教改论文11篇,3门课程入选校级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。
三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,深化全程导师制度
(一)师资机制创新
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组建了多方联盟、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,建立包含首席科学家、专业负责人、学业导师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,出台《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》《导师制管理办法》等多项制度。选拔校内优秀教师,汇聚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、高校联盟等的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,组建梯队合理、多方联盟、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建设团队。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,激励教师参与学院教学改革。
(二)实行全程导师制
为2022、2023级本博贯通拔尖班140名学生招募遴选73名学术导师,充分发挥导师在本科生阶段培养中的作用,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团队项目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,参与课题研究、社会调查、学术论坛等科研活动,让学生本科阶段早接触科学技术前沿、早进课题、早进实验室、早进团队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,及时了解专业特色、职业发展和学科前沿,做好学业规划,开展国际交流,拓展国际视野,为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。
四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
(一)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落实落地
学院积极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连续两年以“红色文化+绿色建筑”为主题,组织全院学生赴延安开展思政课研学与专业课实践,活动受到新华网、中国网、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。坚持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入结合,拓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合作平台,在连续两年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中,荣获省级优秀调研报告2份,校级特别支持团队1支,全校优秀团队1支、优秀实践团队4支。
(二)全方位打造优良学风
学院持续组织早读早锻炼,晚自习活动,推行“无手机课堂”“早读早锻炼”制度,开展新老生交流会、专业介绍会、“未来学术角”各类活动,培养优良学风。召开“院长下午茶”、课程师生研讨会、学生干部大会,通报学风建设阶段情况,分析学风存在问题。严格课堂管理,领导干部带头进课堂,进行教风、学风督察,多角度为学风把脉诊断。截至目前,本科生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,三年级英语四级通过率100%,平均学分绩点3.63。
五、全方位深化国际合作,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
(一)强化教学国际合作
学院积极深化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、日本东北大学、澳大利亚西澳大学、悉尼科技大学、纽卡斯尔大学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战略合作,引入国际前沿的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,系统构建“国际+”课程。
(二)拓宽学生国际视野
持续拓展学生培养合作深度和广度,组织学生访学团暑期赴国外知名高校访学,开展中德瑞建筑师暑期联合工作营、中泰联合设计工作营,拓宽学生国际视野。依托我院牵头申报获批的“‘双碳’战略下建筑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”,选派师生赴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,助力师生拓宽国际视野,增强国际胜任力,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优质国际资源。
六、强化学院内涵建设,人才培养成果丰硕
(一)学院与党组织建设
2023年获批陕西省首批必赢242net建设单位;2024年获学校年度考核优秀单位三等奖;学院直属党支部先后获评校级“先进党支部”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。
(二)媒体宣传报道
2024年,《中国教育报》刊发文章“探索建筑科技前沿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”,报道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;连续两年组织全院学生赴延安开展思政课研学与专业实践“大思政课”,活动受到新华网、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中国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。
(三)教学改革成果
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、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级奖项4项;立项省级教改重点攻关项目、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课题等高层次课题4项;3门课程入选校级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,4门课程在第五届优秀教案展评中获奖;产出教材4本、译注1本,优秀作品集2本,发表教改论文11篇。
(四)师生荣誉奖项
获省级优秀调研报告、校级学风示范班等集体荣誉8项;师生获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、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个人奖项20余人次。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30余项,省部级竞赛奖励64项。本科生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,英语四级通过率、平均学分绩点全校领先。
七、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规划方向
(一)存在问题
三年多来,学院全面深化改革,开展系列工作,取得阶段性成效,但仍存在以下问题: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高端化、前沿化、体系化、国际化仍需要进一步深化;二是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,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前沿科研成果和产业发展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仍需加强;三是高质量推进人才培养“国际+”转型仍需加速推进。
(二)未来规划方向
1.优化课程设置,改进教育教学方法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,结合虚拟教研室建设,促进学科交叉,推进课程改革,建立教研室资源协同共建与共创分享新模式,建设一批符合高端化、前沿化、体系化、国际化的课程。
2.着力推进学科交叉,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。持续推动学院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,强化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,将前沿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融入教学体系。联合建筑科技领域企业开发“项目式”“案例式”特色课程,共建实践基地;推动产业前沿成果进教材、进课堂,优化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机制,深化创新创业实践。
3.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,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。加速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,精准邀请高水平外国专家来院授课,共同策划开展国际化工作营与工作坊活动。深入实施国家留基委合作项目,拓展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顶级竞赛的覆盖面并深化参与度,大幅拓展与海外顶尖高校的联合培养规模,系统引进国际前沿课程体系,大力支持学生赴海外开展研学实践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必赢242net以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和丝路低碳城市发展为导向,通过模式创新、课程重构、导师赋能、党建铸魂四大路径,初步建成“贯通式、交叉化、国际化”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未来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和建筑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贡献核心支撑力量。